“1234”创新机制 齐抓共管关爱孩子
——兴宾区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扫描
近年来,兴宾区关工委围绕中心,创新思路,健全网格,全面推行“1234”(即落实“一个保障”、打造“两个之家”、抓好“三项教育”、搭建“四个平台”)工作机制,让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。
目前,兴宾区关工委在全区各级关工委“五好”达标率排名第一位;两次被评为“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”,三次被评为“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;同时,被评为2019年度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(市、区)关工委”,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。
落实“一个保障”,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。以党建带动关建为根本保障,从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、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,不断夯实工作基础。通过整合政法、教育、妇联、共青团、司法、公安等部门力量,形成党、政、群齐抓共管,关工委协调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、“五老”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。目前,兴宾区已建立关工委组织机构551个,其中区直单位、企业48个,乡镇(街道)24个,村(社区)229个,教育系统250个,确保党建带“关建”工作的全覆盖。
打造“两个之家”,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大提升。一是打造“儿童之家”,强力推进校内外活动阵地建设,创建国家级“儿童快乐家园”4所、自治区示范性“儿童之家”4所、市级示范性“儿童之家”55所,兴宾区级示范性“儿童之家”182所;组建1支10人以上的“爱心妈妈”“爱心爸爸”“代理家长”队伍;开展德育教学、安全防护以及儿童成长教育服务活动250多场次,受益儿童5万多人次;建成280所少年宫;组建“五老”人员、青年志愿者等服务队伍26800人。二是打造“青年之家”,增强基层青年组织的凝聚力,建有青年之家12个,形成“团干部+社工+志愿者”工作模式,实行日常管理“五个规范”,有效引导联系服务各网格区域6~35周岁青少年群体。
抓好“三项教育”,实现主题宣传教育大覆盖。一是抓好德育教育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,完善学校、家庭、社会教育网络,组织“五老”开展家庭教育培训60多场次,培训家长及监护人达5000多人次;举行思想道德宣讲报告会300多场次,中小学生受教育达10万多人次。二是抓好法治教育,全区举办普法培训班146班次,上法治课818节次,开展普法专题文艺演出158场次,张贴普法板报和宣传栏8000余版,受教育青少年30多万人。三是抓好主题教育,“五老”宣讲团深入学校、村镇、社区开展主题教育文艺汇演400多场次,受教育群众30多万人次,同时“五老”报告团共作报告200多场次,撰写报告15篇,受教育人数达10万多人次。
搭建“四个平台”,实现“五老”作用发挥最大化。一是搭建“助力脱贫攻坚”平台,组织“五老”志愿者队伍与25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为帮扶对子,通过各种渠道捐资助学20多万元、书籍3万余册,开展慰问300多场次,协助解决生活、学习等实际困难5000多人次。二是搭建“服务青年创业”平台,通过建立科技教育示范基地,引导青年农民参加各类科技培训班,共开展活动200多场次,受教育青年30万多人次,并先后培训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,培训初级技术人员1804人。三是搭建“开展网吧监督”平台,组建网吧监督员队伍,每月对城区网吧开展3至4次监督活动,使监督工作逐步制度化、常态化、正规化。四是搭建“助力社会综治”平台,充分发挥“五老”独特的经验和优势,建立帮教小组、纠纷调解组、维权服务站等平台,积极参与解决矛盾纠纷、廉政监督、社会稳定等工作。近年来,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,多次成功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。(韦永明)
责任编辑:卢彬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