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科技在基层开花结果
——记禄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廖善宗
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专家型人才,他始终以服务“三农”为出发点,在日常工作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目标贡献个人才智。他就是禄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廖善宗。
科研攻关 硕果累累
翻开廖善宗的个人履历,荣获的各种荣誉数不胜数。其参加实施的“花生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和广适高产新品种创制与应用”项目,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参加实施的“花生平衡集中施肥及控黄曲霉高效优质生产技术及应用”项目,荣获2020年度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;2020年5月获得全国优秀基层科协“三长”荣誉称号。
荣誉,是廖善宗坚守科研攻关付出辛勤汗水的回报。1987年,廖善宗从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毕业后,先后在禄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多个部门任职,潜心抓好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。他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、刻苦耐劳、专心细致的工作作风,任劳任怨,尽职尽责,得到了同事和群众的广泛好评。
廖善宗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活动,认真钻研业务知识,不断拓宽知识面,提高“三农”服务技能。在实际工作中,能把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,在农业技术推广、生产发展方面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并得到采纳。
2015年以来,廖善宗配合广西农科院经作所花生团队在禄新镇莲塘村、长岭村、地有村等,开展花生优良品种桂花1026、桂花99等多个花生品种及配套的玉米间作花生、甘蔗间作花生和花生单作等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示范推广。作为项目负责人,他恪尽职守,亲力亲为,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。通过测产,甘蔗地里的花生良种结果数量多、果实饱满,甘蔗长势良好。通过甘蔗间作花生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,达到了高产、高糖、高油、高效的目的。
2009年至2013年,自治区下达了“千万亩农作物间套种”项目,禄新镇作为项目实施重点乡镇,五年共实施项目面积14.8万亩。作为该镇的主要专业型人才,廖善宗责无旁贷担起推进项目建设的重任,负责项目协调、实施、技术指导、组织验收、收集材料上报等工作。经过多年推广,技术普及率达到90%以上。2019年,全镇全年推广面积达到6.2万亩,经测产验收,让农民每年人均增收280元以上。
2016年至2018年,在宽窄行甘蔗间作花生栽培的试验示范实践基础上,廖善宗创新提出了“宽行丛式甘蔗间作花生栽培技术”,这一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田间管理。2019年开展初次试验,甘蔗间作花生种植模式比纯种甘蔗模式增收500元/亩以上。甘蔗宽行丛式间作模式,由于行间宽,有利于开展中耕机械化作业,甘蔗中后期不易倒伏,收完花生后还可再种红薯等矮秆作物,提高单位面积复种指数,增加种植收入。
传帮带教 共同发展
“廖善宗不但专业技术强,而且平易近人,经常进村入户,给群众传授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。”禄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建烂说。
在禄新镇禄村经济作物种植大户覃桂影的地里,经常可以看到廖善宗的身影,廖善宗每个星期都会前往指导育苗护苗、除草防虫、灌溉防旱等。廖善宗把课堂搬到田间,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管理农作物、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,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。通过培训,该镇群众的科技意识、信息意识和品牌意识、市场意识得到普遍提高。
2019年,禄新镇创建了甘蔗高产栽培示范区、优质稻栽培示范区、花生间作木薯栽培示范区、水果栽培黄龙病防控示范区等示范基地。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,廖善宗结合科普工作,充分发挥镇农业科普服务队和产业扶贫科技特派员作用,组织培训农业生产专业户、科技示范户、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、农技协会骨干和群众学员1000多人次,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近1000人次。
在日常工作中,廖善宗甘为人梯,积极主动带好身边的同事,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中。他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同事,让同事在实践中成长,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人才。同时,廖善宗坚持学用结合、学以致用,做好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工作,2000年以来共完成技术培训授课58期,培训人员4216人次。(梁以松)
责任编辑:卢彬彬